非洲小人国:8岁发育成熟,12岁结婚生子,35岁死亡

在美丽的格林童话故事中,我们曾听闻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邂逅,这是一部美好的童话故事。 但当童话照映进现实,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了。 在非洲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的身高只有1.4米。8岁便发育成熟,12岁就可以开始生儿育女,35 岁左右就是生命的尽头。 非洲小人族:俾格米人 在非洲中部有一个袖珍民族,他们那里的人被称作为尼格利罗人。相较于尼格利罗人这个称呼,“俾格米人”更加出名。 “俾格米人”本来是对身材矮小的人的统称,可是因为族群的减少,现在仅指生活在非洲中部的矮人。 虽然这个族群生活于非洲,却...


在美丽的格林童话故事中,我们曾听闻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邂逅,这是一部美好的童话故事。

但当童话照映进现实,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了。

在非洲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的身高只有1.4米。8岁便发育成熟,12岁就可以开始生儿育女,35 岁左右就是生命的尽头。

非洲小人族:俾格米人

在非洲中部有一个袖珍民族,他们那里的人被称作为尼格利罗人。相较于尼格利罗人这个称呼,“俾格米人”更加出名。

“俾格米人”本来是对身材矮小的人的统称,可是因为族群的减少,现在仅指生活在非洲中部的矮人。

虽然这个族群生活于非洲,却与非洲人有许多不同。非洲人的身高普遍很高,但俾格米人只有1.3米—1 .4米左右。他们的肤色不同于非州人浓郁的黑色,而是更加偏向于棕色。头发同样也没有其他部落的非洲人一样,那么的卷曲。

展开剩余90%

俾格米人有尖利的牙齿,他们认为这是美丽且健康的象征,所以会将牙齿打磨的更加锋利。俾格米人虽然瘦小腿很短,但他们的手臂极长,有很强的狩猎能力。

俾格米人与一般人最不相同的一点是,他们在8岁时就已经发育成熟步入成年。这个年龄,相当于我们一般人的18岁。所以到了12岁左右,俾格米人便会娶妻生子。

这个部族虽然生活的较为原始,但他们依旧如我们一样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,对感情十分忠真,这一点与许多非州一夫多妻制是不同的。

小人族的日常

俾格米人生活在非洲雨林中,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
有些人认为他们身材矮小与生活环境有关,密林深处常年得不到紫外线的照射。这样就无法让他们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,来促进钙的吸收,个子自然就会矮一点了。

但后来有科学家做了实验,让俾格米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活,但他们的身高似乎并没有变化。因此,又有科学家认为,俾格米人个子矮小与他们的基因有关。

即使个子矮小,俾格米人也从来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缺点。

俾格米人几乎不与外界联系,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。

可也正是如此,俾格米人生活的如原始人一般。他们没有衣服,只会用树叶编织草裙来遮挡隐私部位。

俾格米人以打猎为生,一般他们大致4-5个月就会跟随猎物活动范围的改变,而改变自己营地。所以俾格米人没有固定的住所,也不用费尽心力建住所。

一般他们会用芭蕉叶或着其它大一点的叶子来搭建简易的小屋,虽然看起来比较“寒酸”,但该有的功能却一样不少。为了安全,俾格米人一般会将房子隐蔽在高大的植物中,这样就可以防止野兽袭击。

在这个部族中,由于体型矮小,男性一般会一同出去打猎。面对大型猎物时,还会在狩猎工具上面涂抹特制的麻药,或是用大网来捕捉。

在森林中,俾格米人的身高占了一定优势,他们的肢体力量很强,可以齐心协力捕捉较大的猎物。

而部族中的女性,则会去采拮一些可食用的野果。

同时,她们还喜欢将摘来的果子捣碎,将乳汁混入果汁中,作为化妆品使用。由于野果的颜色各异,所以调配出的化妆品也是五颜六色的。

俾格米女性会用这种化妆品,在脸上画一些几何图形。据说这些图案,能够驱妖祛邪,表示吉祥美好的祝愿。

俾格米人不仅喜欢食用动物,野果,还喜欢吃白蚁。白蚁出洞,必有大雨到。每到下雨前,俾格米人就去寻找白蚁的洞穴,边捉边吃。他们认为白蚁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,对身体很好。所以即使不下雨,他们也会用烟将白蚁熏出洞。

俾格米的婚俗,也与我们外界不通。他们要想要结婚,不论男女都需要进行“考试”。

男孩到了该结婚的年龄,需要去森林中狩猎,狩到的猎物越庞大越受女孩子青睐。

而女孩子到了结婚的年龄,则会被长辈关在家中,必须在结婚前学会母亲教授的生活技能:搭房子,识野果,捕鱼。

当男孩与女孩皆通过考核后,就批准他们可以结婚了。由此可见,俾格米人对待婚姻的态度是十分重视也很认真。他们是非州少有的遵从一夫一妻制度的种族,虽然生活艰苦,但每个人都很幸福。

俾格米人在社会制度上使用公有制,族内村长的地位是最高的,他根据每个家庭人口数量分收物资。俾格米人内心中没有私有的概念,白天各自屡行着自己的义务,晚上则会聚在一起围着篝火欢乐,以此庆祝一天中的收获。

外来文明的入侵

俾格米人生活在非州丛林的深处,两耳不闻窗外事,理应生活的无忧无虑。可他们有濒临灭绝的风险,这是因为有人打破了他们惬意的生活。

在19世纪60年代,有几个探险家发现了俾格米人的存在。

起初的旅行者只是为了一睹从未接触过的小人国,他们给俾招米人带来了现代人用的一些东西,比如说衣服,香皂,食物。这让俾格米人第一次穿上衣服,从前只是遮羞。俾格米人也十分的友好,带他们参观,体验自己的生活。

慢慢时间久了,人的本质便暴露了。森林在俾格米人的心中是神圣般的存在,他们称自己为“森林之子”,因为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大自然所给予的,所以森林在他们的心中是不可侵犯的。

然而,这些踏入他们领地的外来人,为了住的更好些,直接就在森林中砍树。这彻底触犯了俾格米人的底线,他们就将这些外来人赶了出去。

俾格米不想与外界有太多接触,虽然外来人带来了许多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东西,但说到底森林才是他们真正的归宿。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,他们的处境越来越危险。

被当作展物

一名探险家用几袋食盐,椅披布就买下了一位名叫奥塔?本加的俾格米人。这位探险家,随即将本加等八位非洲男子送到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,被当作展物吸引游客参观。

不明白这一切的本加听不懂他们说话,也看不懂他们要做什么。因此,经历了一段人生中最耻辱的日子。

本加看着橱窗外站着一群从未见过的人种,自己似乎跟他们长得不一样。他们不仅肤色不同,貌也不同。那些游客穿着“奇装异服”,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。

本加不知道的是,他所在橱窗的上方正写着“非洲食人族”的字样。

俾格米人锋利的牙齿,被这些探险家们疯狂炒作。让无数不明真相的人认为,俾格米人就是食人族。

这些人为了赚钱,甚至运用各种手段让本加等人在橱窗内表演狩猎。在人们的注视下,展示他们带有野性与常人不同的一面。这样一来,探险家就名利双收。

后来,本加又被送到了动物园。他就像动物一样,与猴子鹦鹉等动物关在了一起。动物园的人还在笼子边撒了一些白骨,营造出本加是食人族的氛围。

有些观众还会向本加扔石子,扔食物。

当时的他十分不理解,人们为什么要伤害他。本加尝试过反抗,可一反抗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骂声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一些好心人认为本加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,不应该被挂进笼子里。

动物园顶不住舆论的压力,他们只能将本加送到孤儿院。

回归正常生活的本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入了工厂打工。可终究与常人不同,他不被别人接纳。就这样过了几年,本加就自缢了。

被当作治疗疾病的药物

热带雨林中存在各种细菌与微生物,而俾格米人却可以在雨林深处自由自在的生活,这使非洲当地的巫医认为,俾格米人身上的部分器官可以治疗疾病,甚至可以代替药物。

因此,巫医们大肆宣传称“食用俾格米人的肉体可以获得大自然的力量,食用俾格米人的生殖器官可以获得强与普通人的生殖能力。”

这一愚昧的传闻深入人心,于是许多巫医在给病人看病时,会让他们抓食俾格米人,这样就可以药到病除了。因此,许多俾格米人被当作动物一样抓走杀害。

在之后的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中,仅仅三个月的时间,29000俾格米人被相信谣言的胡图族人杀害。

非洲当地人不仅经常伤害俾格米人,也会驱赶俾格米人,抢占他们的领地,以至于后期非洲的一些地方出了法律规定,虐待杀害殴打俾格米人是犯法的,是不被允许的。

因为当地人的驱逐,俾格米人存活率极低的特点,还有随着森林大面积被开发,俾格米人的生活区域被破坏,这些年来俾格米人的数量也在逐年下降。

自然界的物竞天择

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这是自然界的生存规律,俾格米人矮小的身材,发育速度的过快,导致他们无法像常人一般生活在现代生活当中。

研究表明,俾格米人是因为某些基因发生了变异,才导致与常人不同。而基因变异的原因也有许多:生活的地方长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,生长激素被抑制分泌。

雨林中的树木茂盛,更适合身材矮小的人生活,且身材矮小的人散热技能更加的强大。再者,雨林中细菌病毒的种类繁多,而长期住在雨林中的俾格米人的体内早已产生了免疫。这就是俾格米人与常人不同的一些原因。

优胜略汰是由这个种族生活的地域和习惯以及自然界来决定的,而不是我们的审美与观念。如今非洲存在俾格米人的国家鼓励他们走出森林,慢慢融入到现代社会中。但这谈何容易,俾格米人的地位依旧很低,也会有很多人难以接受。

有一支生活在非洲喀麦隆的俾格米人氏族,他们不愿意更不敢走出森林,因为当地人看到俾格米人不仅会辱骂更会殴打他们,当地的警察也不愿意去插手保护他们。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敢融入当今社会呢?

与其要想改变俾格米人,不如让他们自在的生活,这是保护他们最好的方式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相关资讯